為什么我國東南地區經常發生洪澇災害?
受季風氣候的影響,我國東南地區降水年內分配不均,主要集中在夏季,容易引起洪澇災害。特別是長江中下游地區,匯聚了多條支流,水量較大,而且在中下游地勢低平處流速緩慢,多曲流、易淤塞,容易發生洪澇災害。
寒潮
寒潮是冬季的一種災害性天氣。所謂寒潮,就是北方的冷空氣大規模地向南侵襲我國,造成大范圍急劇降溫和偏北大風的天氣過程。
寒潮一般多發生在秋末、冬季、初春時節。我國氣象部門規定:若冷空氣侵入造成的降溫,一天內達到10℃以上,而且最低氣溫在5℃以下,則稱此冷空氣爆發過程為一次寒潮過程??梢?,并不是每一次冷空氣南下都稱為寒潮。
滑坡
坡地上的不穩定塊體在重力作用下整體向下滑動的現象。造成的危害有沖毀甚至掩埋山麓的交通線、房屋、農田等。
泥石流
在坡度較陡的溝谷中形成的飽含石塊和泥土的特殊洪流。造成的危害有沖毀農田、房屋、道路等,具有強大的破壞力。
人類活動的加劇,日漸成為地質災害的重要誘因,人類活動包括采礦、工程開挖、蓄水排水、濫伐亂墾等,這些活動破壞了斜坡的穩定條件,或者增加了災害發生的物質條件,增加了地質災害發生的可能和強度。
我國西南地區降水豐沛,山區面積廣大,是我國滑坡和泥石流災害的主要分布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