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了幫各位經銷商分析這個問題,調查了許多真實案例,總結出了以下七個“利潤黑洞”,看看你自己有沒有“中槍”。
1、日益增長卻報銷艱難的各種費用
表面上看,很多產品的差價十分可觀,但是卻又隱藏著相當高的費用,甚至有一些產品不促銷是根本賣不動的。
況且現在大廠家的費用報銷費勁,動不動就拿任務來威脅你,一年下來的費用能夠全部報掉就阿彌陀佛了。
而小廠家更是,一個商品進入市場本來就是個長期的投資,而一些品相不錯,差價也合理,推起來也不是很費勁的產品,結果剛剛打開市場,就被告知沒貨了,要不就是漲價了,這下費用基本等于泡湯了。費用投進去了,能不能取得回報卻是個未知數。
2、惡性競爭是個無底洞
“同行是冤家”似乎是句古老的名言,經銷商對于這句話的體會是非常的深,除了不同品牌的相同產品之間的競爭,還有新型渠道的擠壓,以及萬年不變的難題——“竄貨”。
可以說,在競爭這個問題上,經銷商是腹背受敵的。
很多時候,剛剛掙到手的利潤,就要砸到競爭上面,去保住自己的市場地位與生存空間。如果不這么做的話,自己的生存空間遲早被來自方方面面的壓力蠶食殆盡。
3、你有沒有完善的產品體系
沒有合理的產品體系,也就沒有利潤結構體系。
經銷商每年去找新產品,即使找到一個好產品,卻不一定是與原來產品搭配最好,不是一個能讓經銷商賺錢最多的產品系。如一邊賣飲料,一邊卻在賣拖鞋;手上有了好幾個名牌產品,卻一個也不賺錢,也沒有一個高利潤產品(純粹干體力活).……
4、日益重要的軟性服務利潤
這是經銷商獲取利益不理想的最大原因!
現在的經銷商服務意識還不強,也就是對消費者的了解以及下線客戶的服務還嚴重不足。特別是售后的跟蹤服務一定要做好,可以贏得好的口碑。馬云口中的“新零售”,其中的“個性化”與“定制化”也不過就是著重在這一點上做文
章,如果我們經銷商把這一點做好,再厲害的“新零售”也別想革我們的命。
經銷商的利潤哪去了?沒在廠家處,也沒在消費者那里,都還在經銷商自己這里!但是,經銷商要取得這些利潤,還是要勵精圖治,勤于管理,不斷探索出適合自己的創利之路。